乌鲁木齐郊区城建为什么是天花板,乌鲁木齐郊区城建强在哪?

刚从新疆回来那种晕乎劲还在,脑子里全是一个念头。

乌鲁木齐这个城市,郊区城建真是有点离谱。

站在高架上那一刻,人是懵的。

图片 1

一边是起起伏伏的山,一边是一排排新小区,楼外墙都不土,颜色挺干净,下面一溜儿商铺灯牌亮得整整齐齐。

天边云压得低,远处还有雪线,整一个“你以为是郊区,其实比很多城市主城还体面”。

乌鲁木齐这个地方,一听名字就挺远。

可真落地,机场一出来就觉得,这地方修路修得挺狠。

机场到市区一路,车道宽,高架多,路牌大得眼睛不费劲。

导航一路报“前方高架直行”,人还以为进了哪个一线城市环线。

乌鲁木齐最容易低估的点,就是郊区。

外地人口里说的那种“郊区”,在这边叫区县,像米东区、头屯河区、水磨沟区,名字听起来有点文艺,真走进去挺实在。

米东那一块儿,一路上新盘一大片,楼间距不抠门,绿化带没少钱,树种得整整齐齐。

小区门口要么是连锁超市,要么是夫妻店卖馕和酸奶,日子完全能过得下去那种。

最妙的是,城市边上就是山。

一边是小区,一边是荒山线条。

空气里有股土味混着烤肉味,风一吹,人就开始想晚上吃啥串。

很多人对乌鲁木齐的想象,还停留在“西北风”“大戈壁”。

真去了才知道,人家玩的是“城在山边,山进城里”。

说起城建,绕不过乌鲁木齐的高架。

这地方高架真多,还修得挺有性格。

有时候车在高架上跑,左边看着是小区,右边一抬头就是山坡,上面风机一排排转得欢。

一脚油门下去,就能从现代小区飙到“西域风光”。

这种反差,看着就上头。

自驾在乌鲁木齐郊区,是必须夸一嘴。

这城市玩得舒服很大一部分靠自驾。

路宽,红绿灯节奏不算急躁,高速口多,高架连着绕城,想去哪都能给你抄近路。

公交是有,地铁也有一条,但真想把郊区几个地儿串起来,自驾稳一点。

好比你去水磨沟区泡温泉,再想去米东吃羊肉抓饭,公交能到,就是时间得翻倍。

自驾,导航一开,高速一上,羊肉还热乎着就到了。

乌鲁木齐的城建,还藏在那种“你以为啥都没有”的地儿。

头屯河一带,名字听着像要放牛放羊的地方,其实新城修得一点不寒碜。

宽马路、路灯、绿化带,还有那种刚栽没多久的小树,整齐跟课本插画似的。

学校、医院、商场一个不落。

上高架一看,几乎看不到破破烂烂的违建棚子,整齐到让人怀疑,这真是郊区吗。

说城市,那还得说点历史。

乌鲁木齐这地方,古代就不算无名小卒。

在很久以前,这一片叫“乌鲁木齐河谷”,是丝绸之路北道旁边的一个重要歇脚地儿。

往西是伊犁、哈萨克斯坦那边,往东是张掖、敦煌,商队来回走,都会在这附近补给。

后来清朝平定新疆,把这里定为“迪化”,还修了城墙、城门,把这一块当成新疆的政治中心。

现在在老城区附近,还能看到一些清代留下来的老建筑痕迹,比如红山一带的老街巷子,老砖墙、木窗棂,一看就有年头。

再往前看,就得说红山。

红山是乌鲁木齐的老地标,名字没啥花花肠子,就因为山是红色的。

红山上有个塔,叫红山宝塔,传说是清朝官员为镇河妖、保一方平安修的。

站在红山上往下看,能看到整个乌鲁木齐的样子。

一边是老城区,一边是新高楼,远处是天山,雪线一条横在那儿,城跟山就这么杵在一起。

乌鲁木齐城建到底有多认真,看河就知道。

乌鲁木齐河从城市边上绕,河两边全是修好的河滩公园。

散步道、健身器材、小广场,一应俱全。

桥一座接一座,每座桥造型还不一样,有的喷泉,有的夜里打灯。

夏天太阳落山晚,经常能看到当地人端着瓜子和茶,在河边一坐就是一晚上。

小孩在旁边骑小电动车,大爷跳广场舞,城建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,是“这地方你天天来都用得着”。

说到天山,那边真是乌鲁木齐的天生背景板。

天山天池这个地名都耳熟。

从乌鲁木齐走高速,开车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能到。

一路上公路笔直,山慢慢从远处变到跟你脸对脸那种。

车窗外,风吹在车身上,云影在山坡上跑,雪线像一条白围巾绕着山。

天池在古代就很有名,是周边少数民族心里的“圣水”。

传说天上仙女在这洗澡,水清得能照出人心里那点小九九。

到了现在,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旅游地。

不过天池玩得好不好,跟出发时间关系挺大。

早上早点去,人少也凉快,山上风大,要带一件外套,不然真容易嘴抖。

除了天山,南山也 worth 一说。

图片 2

南山在乌鲁木齐南边,山不算很高,但好在近,属于本地人的“郊游后花园”。

以前有驼队从这里走过,山沟里散落着一些老牧场遗迹。

现在变成了一个个牧家乐,一进院子就能闻到烤肉和奶茶味。

草地一卷铺开,小孩疯跑,大人一坐一下午。

这种地方,城建看起来没啥豪华东西,路修到了,电通了,卫生间有了,其实就挺舒服。

乌鲁木齐的郊区新城,大多围着这些自然资源长。

一边是山,一边是城,人既能开着车上高架去上班,也能下班半小时开到山脚边煮茶,生活半城半野。

乌鲁木齐的商业也慢慢往外摊。

你以为只有市中心人民路、友好路那些地方才有商场,其实郊区综合体一点不少。

像经开区那边,大商场一栋一栋,品牌也不比内地差多少。

一边是中餐西餐自助烤肉,一边是新疆本地连锁卖奶茶和干果。

楼上是电影院,楼下是超市,逛到脚酸就能端一碗酸奶坐着歇。

不得不说,这种“生活能量条”插在郊区,还挺有安全感。

说到吃,这地方郊区基础配套就是一个字——顶。

小区一圈绕一圈,全是实在吃食。

拿水磨沟区举例。

这边有河,有公园,小区多,吃的也集中。

抓饭、烤包子、手抓肉、烤肉拌面、面肺子,基本一条街能搞定。

很多大排档看着不起眼,进去一坐,馕一掰,茶一倒,羊肉一上桌,人瞬间安静。

这地方吃东西讲究“不虚”。

羊肉不新鲜,顾客一口就能尝出来,店家也不敢糊弄。

就连郊区小店,也知道“回头客”这仨字多重要。

外地人去,有时候会被老板娘多塞块肉,说一句“远道来的,多吃点”,那种热乎劲,比啥营销都管用。

乌鲁木齐城建有个很吸引人的点,就是“新”和“旧”挨在一起一点不尴尬。

你能在挺新的小区楼下,看到卖老酸奶的推车,玻璃瓶子一排排摆好,表面晃一层奶皮。

你也能在崭新的高架桥底下,碰见骑毛驴的小孩给游客合影。

路边修得整整齐齐,生活里一点儿没少烟火味。

这地方的节奏,跟内地一线城市比,没那么绷着。

早晚高峰是有,可大家仗着路宽车不堵得死死的,就没那么焦虑。

下班后,很多人直接往郊区或者河边一开,买点烤串,拎个西瓜,就能度过一个挺舒服的晚上。

很多人问:乌鲁木齐适合旅游吗。

答案挺简单,适合。

但前提是心里要有点数。

这地方景点分得挺开,城市和自然之间那点距离,全靠车拉平。

自驾,是最省劲的玩法。

租车也行,自己开也行。

有高架、有绕城、高速上测速多,脚别太重就行。

火车站、机场那边出去,打车也方便,就是某些时间段要等一会。

高铁到乌鲁木齐站,离主城不远,地铁公交都能接上。

坐飞机到地窝堡,机场高速一路进城,车程差不多半小时到四十分钟,看你住哪儿。

住的话,不建议一股脑全往最市中心挤。

乌鲁木齐几个区分着住挺好。

如果打算玩天山天池,可以住在米东或者北边一点,第二天上高速近一些。

如果想偏生活化一点,可以选水磨沟那边,公园河道都在附近。

预算高,就考虑带景观房的,晚上能看到灯和远处山线。

预算一般,普通商务酒店也挺香,干净就够。

吃饭不建议扎堆网红店。

乌鲁木齐烤肉好吃那是肯定,但是路边那些看着“老伙计”的小店,往往比排长队的更让人舒服。

早上找个离小区近一点的早点铺,来碗羊杂汤,配个馕或者油馓子,这才是实打实的新疆早晨。

很多人对乌鲁木齐有点误解,总觉得这里远,觉得不方便,觉得“城建肯定比内地差一截”。

结果一来,郊区新城直接一个“下马威”,高架、河道公园、成片小区、现代商场、山景背景板,一起砸到脸上。

晚上站在郊区某个新小区楼下,看着远处高架灯一串串亮起来,后面黑压压一片山,头顶星星挺多,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。

这要是住这儿,每天从有山的地方上班,再从灯火里回家,生活是不是也挺有盼头的?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